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非遗 > 非遗项目  > 详细页面

丁氏苗族传统酸汤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1日 阅读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天无三日晴”,气候潮湿,食物不易保存。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出了酸菜制法,延长的食物的保存时间,于是逐渐养成了制酸、食酸的习惯。酸汤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在贵州山区,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制酸食酸已成为贵州地区一大特色。

  酸汤独有的酸香,也成为了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古时候,苗家人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地势偏僻,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少的一两个,多的好几个,好几十个。传统的苗家酸汤的酿制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擅长制酸,亦喜食酸食,苗家传统酸汤的存在,为贵州民族特色风味食物增添了一抹重彩。

  一辈子只为做好一坛酸汤,一条鱼,是丁氏酸汤的传承人丁文建为丁氏酸汤和丁氏酸汤延伸出来的老凯俚酸汤鱼创造的广告词。贵州苗家特色的丁氏苗族传统酸汤制法,口感自然醇正,汤味清香浓郁,色红汁清,酸辣相宜,搭配新鲜的蔬菜或其他食材,酸汤的原汁原味,不用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剂,味道也让人爱不释手;传统白酸,口感酸涩,酸味平和;糟辣酸,酸味浓郁,略带回甜、微辣;红酸酸而不烈,口感平和;再加入秘制的调料,三种酸混合,丁氏苗族传统酸汤即成,酸汤酸味醇正,酸而不烈,辣而不燥,色泽红润,酸中微辣,鲜香可口,沁人心脾。

  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由此可见,贵州人对酸汤的喜爱,传统的白酸汤是使用米汤做原料,在煮大米时饭,在锅里多掺一些水,开锅后将一部分清米汤倒在坛子里,盖上坛盖,置于地窖,待其自然发酵;传统的苗家红酸,是将当年产新鲜小番茄洗净、擦干,按一层小番茄一层盐放入坛中,密封,发酵数日;糟辣椒酸是将当年产新鲜小红辣椒洗净、擦干,再将红辣椒拌合姜蒜剁匀,加入白酒,放入坛中,自然发酵数日。家用酸汤,有一坛两坛也就可以够用了,需要做酸汤火锅和菜肴的餐馆用量就相对较大,必须有多有几坛,便于取用后及时补给和充分发酵,一次最好不要将一个坛子酸汤用去多数,否则再补给时势必酸度不平衡,这时酸汤变得很淡,需停用几天,等其完全发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30年前,丁文建还是个少年,贫困的家庭,让丁文建不得不早早的懂事,从小丁文建就喜欢吃母亲李克芬制作的酸汤,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下,年仅18岁的丁文建慢慢开始学习制作酸汤,学习制作苗族酸汤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丁文建整个家族的一生。

  用酸汤烹制鱼肴,是贵州人最爱,在社会中慢慢摸索、成长和历练,学习酸汤制作仅1年时间,丁文建将丁氏酸汤延伸为老凯俚酸汤鱼,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在贵州餐饮业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成为贵州饮食、民族民俗文化展示的一大窗口。老凯俚酸汤鱼的发展,让丁文建所在村寨的苗家男女找到自己的事业,勤劳诚恳的苗家男女摆脱了生活的困境。丁文建说:等的他孩子毕业,就将酸汤的做法严格的传授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