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民族曲艺  > 详细页面

布依族八音坐唱

来源:国家民委文宣司组织编写 2017年11月30日 阅读量: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表演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表现形式有座弹唱和带戏剧性的演弹唱等。"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目有《布依婚俗》、《贺喜堂》、《胡喜与南祥》、《迎客调》、《唱王玉莲传》、《敬酒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四十余个,主要有:《福满堂》、《贺寿堂》、《戈然》、《拜堂调》、《盼郎》、《哥妹调》、《来去来》;坐唱《胡喜与南洋》片段;布依戏《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调:昂央》等,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因其源远流长、婉转优雅,民族特色浓郁而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据史料记载,八音早在唐宋时期就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元明时期,八音演唱内容加入了民俗、喜庆的内容,并吸收了其他戏曲特点,大大丰富了演唱内容。到了清代,"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据《清稗类钞》)。至此,八音已发展成为曲艺演唱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兴义市布依八音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被誉为"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八音坐唱既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中国曲艺宝库中的瑰宝。目前,八音坐唱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困难,急需加以保护扶持。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Ⅴ—46

类别:传统曲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兴义市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