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饮食 > 民族风味  > 详细页面

舌尖上的惠安丨喜宴图腾 —— 乾薯粉

来源:惠安县人民政府网 2022年12月13日 阅读量:

  这是一个独特而有趣的文化现象。

  在惠安,除县城外的二十几个乡镇(注:含 现泉港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凡有喜宴,菜品丰富的流水席之前总有一道食材、做法完全一致的主食“乾薯粉”。 这种习俗起于何时已难以稽考,只记得四五十年前笔者幼年时,便知“有乾薯粉的是娶新人的”,那是非常闹热的时候。 曾经有一想法,认为是早年间家家户户都困难,遇着家事要办桌,就先以这道极易饱腹的东西垫底,以节省后面出来的其他菜品。 而现在则有了不同的想法。 如果只为果腹,为何丧宴上没有这一出? 所以,把“乾薯粉”放置喜宴第一道,一定有着对这种传入福建三百多年、拯救无数饥民的主粮一种敬重! 它已成喜宴上一种图腾式的存在了。

  “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

  时至今日,“乾薯粉”已成为诸多中年人怀旧的化身。寻访许久,终于在位于螺城镇政府大门斜对面的“田岸边美食馆”,再次看到这道惠安本土菜的制作全过程,重温了这种外地所没有的“惠安味道”。

  薯粉调味、加水勾芡、干炒花生米、入锅力乾,木制的薯橹在壮实的大嫂手中沿顺时针不停地乾(用力搅拌),薯粉糊由稀变稠,由白色变为有点透明的灰褐色。在其半熟状态,倒入干炒花生米,再继续乾,直至花生米均匀地与薯粉粘在一起。薯粉熟透了,起锅装碗。再烧制由高丽菜、小肠、海蛎做出的汤汁,淋在碗中薯粉团上。

王平山 摄

  看着这热气腾腾的一碗,吃在嘴里,口感爽滑、滋味鲜香。薯粉团的Q,炒花生的香,杂菜汤的鲜,每一口,都让舌尖味蕾有着层次丰富地体验与辨别。最原汁原味、最可口的无疑是这种吃法了。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油煎乾薯粉。就是将乾好的薯粉冷却,再刀切成小块,入锅油煎,佐以葱、姜、蒜和荸荠等菜色。虽香气愈浓,口感更佳,却失之那种喜庆记忆,仅仅成为一道菜而已。

  番薯,因其所具有的超强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食品填充性而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而能把这种主粮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演绎的,无论何地何人,都难出惠安人其右。都说美食是一种文化,而仅一道菜成就一处地方的喜庆图腾的,又有哪里?

  

  资料来源:惠安县人民政府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