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政策  > 详细页面

刀郎到底是个啥?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小月 2018年01月10日 阅读量:

  近日,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披露,有意将麦盖提县改名为刀郎县。作为“刀郎文化之乡”,又拥有绝美的景色,可麦盖提县的知名度并不高,一年的旅游人数不过几万人,当地希望通过改名扭转这一状况。

  这些年,为了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的改名事件可谓层出不穷,如湖北襄樊改襄阳、蒲圻改赤壁,四川宜宾机场改五粮液机场等。一提到改地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因为地名变更势必会折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改名的地方都顶着延续历史文化传统的名义,可是有谁去细究这些改名后的地方传承了多少文化?

  具体到麦盖提欲改名刀郎来说,对“刀郎”的认识,绝大多数公众的认识可能是模糊的。提起“刀郎”,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会是那个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歌手,甚至百度上对“刀郎”的解释第一词条也是这位歌手。“刀郎”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被用作歌手的艺名,本身就造成了一种误读。如今又要作为地名,势必带来更大的认识混乱。刀郎,到底是个啥?是文化,是名字,还是噱头?

  其实,作为维吾尔族一种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即便在“文化”这个范畴内,“刀郎”就已经有了多重涵义:它是刀郎舞、刀郎麦西莱甫、刀郎木卡姆、刀郎农民画等一系列文化现象的总称;它又代表了一群居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人,以及这群人居住险地而不畏艰难、勇敢乐观的精神。

  “刀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无疑是需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的,但弘扬的方式绝非将其名字冠到一个县的头上。在公众尚未廓清“刀郎”的概念而将其与某位歌手混为一谈时,作为“刀郎文化之乡”的麦盖提县,首先要做的是向更广大的人群普及宣传“刀郎文化”,而不是自己先去混淆概念。

  如果人们对热贡艺术感兴趣,自然会去青海同仁;对东巴文化感兴趣,自然会去云南丽江;而如果对刀郎文化感兴趣,一定会选择新疆麦盖提。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因此,麦盖提县最需要做的,不是改名,而是将有限的财力投到传承最浓郁、最纯粹的刀郎文化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喜爱。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麦盖提名头不响,即便地理位置偏僻,相信人们也会循着刀郎的足迹而去。

  据说,“麦盖提”这个名字也是有着历史渊源的。有的说是古代刀郎部落的首领带领人民在这里定居,遂以首领名字呼作地名;有的说是因沙漠侵蚀,今巴楚一带的游牧民迁来这里,故称“麦尔盖孜”,意为从中心地带迁来的人,后演变为麦盖提。无论怎样,“麦盖提”和“刀郎”一样,都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印记,值得后人铭记,不应轻易被抹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