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自然风光  > 详细页面

花溪公园——贵阳的明珠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罗威 2022年11月30日 阅读量:

  在贵阳市的南部有这么一个行政区,它被称为贵阳市的后花园,不仅有着美如画的山水美景,还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它就是花溪区。而在花溪区内,花溪公园是名头最为响亮的城市公园,原因一是它的历史悠久,二是景色确实秀丽,三则是公园地处花溪区靠中心的位置,方便游人游玩。

  

花溪公园    罗威   摄

  说起花溪公园的历史,最开始的雏形是由清乾隆五十二年的举人周奎父子所建造的,而在1936年,时任贵阳县县长的刘剑魂以“花溪”为试点开展县政计划,拟建设花溪风景区,由于当时的花溪被称为“花仡佬”,原因是此地为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杂居之处,且以仡佬族人数最多,而仡佬族的妇女服饰花哨美丽,被人称为“仡佬”,因此,花溪也就被称为“花仡佬”。

  刘剑魂县长为了实施自己的县政计划,将“花仡佬”改名为“花溪”,寓意“花开四季,碧水长流”。而在之后的建设过程中,虽一度因为经费短缺而造成停工,幸得当时社会各界的撮合,在1939年4月,当时的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批准成立公园建设筹备委员会,再加上公园名敲定为“中正公园”,经费便有了着落,到了1940年3月,公园建设基本完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为“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    罗威   摄

  花溪公园占地800余亩,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波平均1140米,公园内山水环绕,花草繁盛,绿地率达93%,是夏季休闲消暑,度假旅游的绝佳场所。这里不仅有5000多棵浆果类和籽实类树木、3000多棵蜜源树木,还有25种飞鸟定居于此。这里水质优良达到2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是贵阳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点。

  花溪公园内还有数个景点可供游客观赏,不仅涵盖自然景色,民族文化,还有各类人文景观。园内还有抗战时期英雄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冢: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率部二百师于缅甸战场抗击日军,负伤殉难,国民哀悼痛挽,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签署颁授勋章的命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军人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民国三十七年,戴将军灵柩从花溪迁回故乡安徽芜湖,贵筑县长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厚葬灵柩处,兴建了衣冠墓,并立碑志记,以示追缅。

  由于花溪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其浓郁的民俗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周围布依村寨依山傍水,苗族村寨踞山临谷。他们语言各异、服饰纷呈;有跳花、跳洞、跳场,过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庆活动;他们吹芦苼、奏唢呐、唱山歌、观斗牛。整个花溪笼罩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之中。

  文学巨匠巴金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并完成名作《憩园》,就此,园内一景点就此得名;董必武的《题花溪》;陈毅的《花溪杂咏》等也都描述了花溪道不尽、说不完的美。

  编辑整理:罗威

  资料来源:网络整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