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历史 > 研究机构、专家与著作  > 详细页面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任阳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1日 浏览量: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是一个以科研为主、兼顾教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有21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职工占职工总数的95%。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咨询专家1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

  民族研究院现开设有民族学、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等本科专业和方向,拥有民族学和历史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一级学科民族学下设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中国史下设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等三个硕士研究生点。目前,民族研究院已累计培养本科生1131人,硕士研究生218人。民族研究院坚持以科研为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宗旨,在研究生教学中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此外,非常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培养理论和实践俱佳的复合型人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技能的训练,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自创建以来,该院取得了一批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先后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2010年以来,全院教师共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项目总金额达600多万元,其中参与国家重大项目2项,主持国家级项目1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0多项;主持校级项目40多项。先后在《民族研究》、《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含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出版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明清治藏史要》、《西藏民俗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门巴族、珞巴族简史》、《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西藏密教史》、《西藏佛教诸派宗义》、《六世班禅巴丹益西传》、《藏传佛教研究》、《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白石释比与羌族》、《藏汉接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以舟曲地方为例》、《神圣与世俗--宗教文化与藏族社会》、《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研究》、《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等学术专著4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获国家教委优秀成果二等奖、《明清治藏史要》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索南才让研究员的译著《西藏通史》获第一届珠峰奖一等奖、《西藏密教史》获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陈立明教授的《西藏民俗文化》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门巴族珞巴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获全国民委系统调研报告评选优秀奖、《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与当代社会变迁》获第二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西藏边疆跨境民族现状研究》获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朱玉福教授的论文《中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实践程度评价及思考》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