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医学经典著作《奇帕格尔巴彦》(汉译为《医药志》)是用古代哈萨克语编写的一部医学著作,一般认为该著作成书于十五世纪,由哈萨克族杰出的民间医生乌太波依达克·特烈吾哈布勒(1388年~,卒年不详)编著完成(有学者认为成书于十七世纪下半叶)。该著作详细记载了哈萨克民族传统医药学的理论体系,详尽阐述了独特的哈萨克医药理论观点、生理病理、诊疗技术等各方面内容,全面总结了哈族传统医药学的成就,为哈医药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该书不仅是哈族医药学专著,同时也是包括语言学、历史、文化、哲学、植物学、心理学、天文学、历法、星相学、地理学、民俗学、美学、神学、系谱等众多学科的哈萨克传统文化百科全书,是研究哈萨克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
《医药志》共分三卷六册(即三峰六波)。该书附有前言(叙述该书的产生过程)和绪论(叙述人类的起源),后面附有哈萨克系谱和兽医学。该著作内容包括了全面的独特的哈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如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免疫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鉴别诊断学、治疗学(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技巧)、药物学(药物的识别、采集、处理、贮藏、加工、炮制、分类、性味、用途)、方剂学等。第一卷《基础医学》,主要叙述生命物质的起源、生命的来源、人体的构成,生命的基础。书中记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四时与人体相应”的问题,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变化与四时气序的变化是同步的,明确指出春、夏、秋、冬四时气序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卷《诊断学》,主要叙述了症状、诊断方面的主要依据以及诊断方法。诊断方法包括问诊、望诊、舌诊、脉象、星象等内容。其中一篇专门叙述了舌诊,包括舌色、舌形、舌态、舌面星象(男、女舌面的星象异同)、舌苔等内容。脉象篇内容也很丰富,有独特的风格和含意。第三卷《方剂学》主要是药学和方剂学内容,书中涉及植物药物755种,动物提取药物318种,矿物提取药物62种,药物种类达1135种。有4577种方剂。本卷还详细论述了药品的收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在毒性、配方等方面存在的向题,也论述了药物类属,如:寒性药物、热性药物、平和药物等。内服药及外敷药的用法及毒性等方面的内容很详细。最后一章《养生方法》论述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和养生之道。
《医药志》蕴藏着许多宝贵的科学思想,如哈族祖先在500年前就找到用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较1796年初次使用牛痘疫苗的英国医学家爱德华·琴纳早350年。其阐述的心、脑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这一发现较哈维《心血运动论》(1682年)也早。对冻伤、烫伤患者和一些疑难病症有哈医特色的独特疗法。其他方面还提出,在流行麻疹区域或患者居室门外系红布条以告谢入,三代近亲不可通婚,动物的淋巴部位均不能食用等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