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蝴蝶歌是二男或二女的同声二重唱歌曲,主要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
蝶歌用汉语方言土语“梧州话”演唱,因在歌曲的衬字衬词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蜂”等字样,由此得名“蝴蝶歌”。其内容涉及祭祀、迁徙、婚丧嫁娶以及迎宾送客等,是瑶族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也是瑶族人民生活的记录。蝴蝶歌分为短蝴蝶歌和长蝴蝶歌两类,都是二声部同声二重唱或合唱,采用自然的真声唱法。在通常情况下,低音部的音量较弱,但也有个别歌曲,两个声部的音量相当。不过由于二声部在音区使用上高低有别,故而高音部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当地瑶族歌手称上方声部为“抛高”或“硬唱”,下方声部为“抛低”或“顺唱”。短蝴蝶歌一般有四句,第一、二、四句均为七言,末字押韵,第三句常加衬词衬句。短蝴蝶歌具体又分为蝴蝶歌女歌和男歌,用于男女对唱,以表现爱情为主,也有拆字、猜迷、唱古人故事等等。长蝴蝶歌又称“歌母”,一般不用于男女对歌,只是用于平时练习口齿,练习气息和声部。它是在短蝴蝶歌基础上发展而来,每首歌的第三句可由歌手任意加长,形成长垛句,又称“双飞蝴蝶歌”。
蝴蝶歌为五声调式,其中多宫、徵、商、羽调,歌腔中频繁出现衬词,“的”字应用尤多,几乎每字必衬,使歌曲显得热烈活泼,这在中国瑶族民歌中是很罕见的。其和声音程具有富川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特点,以大小三度为主,但经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度音程,然后解决到同度。
蝴蝶歌的旋律由非周期性匀整节拍与自由性节奏节拍两种节奏节拍类型组成。总体上具有山歌体裁的节奏节拍特征。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因此尤其以爱情为主的歌曲,大都欢快愉悦。从整体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来说,蝴蝶歌总体上属于套式结构中的变奏体。它是由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形成的曲式结构。蝴蝶歌的代表性作品很多,主要有《情郎下海我下海》《流水欢歌迎客来》《进山走条出山路》等。
瑶族蝴蝶歌展示了瑶族丰富的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瑶族乃至各个民族百姓的喜欢。但是,目前蝴蝶歌的传唱机会逐渐减少,优秀的民间歌手也逐渐老去,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成为一大难题。早在2008年,我国就将瑶族蝴蝶歌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级政府重视蝴蝶歌的保护工作。保护多声部歌曲,也在保护融进歌曲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故乡情怀。
项目名称:瑶族蝴蝶歌
项目序号:61
项目编号:Ⅱ-30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作者:未沫
参考资料: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瑶族蝴蝶歌》